回美濃過春節,在FB看到國中同學們籌備【 村日:2016瀰濃後生音樂市集 】,開啟步入書店的契機
有間書店,就是店名,位於美濃區美興街35-1號
店主小名"老綁娘",因老是被綁在店裡而得
事實是...老綁娘開店很隨性,"偶爾"會沒開門,到處參與活動
經過同學牽線,連絡上老闆娘,約好週六見面
週六回到美濃已晚上近八點,匆忙吃過晚餐就出發
白天的太陽與晚上的冷風形成強烈對比,外套帶薄了...(冷)
抵達書店門口,已有人在裡面熱絡討論著,我默默得插進去
聽他們討論明年村日活動的構想,如何重現兒時的美濃老夜市
其中一位阿棟是土生土長的在地人,聽他說著以前的美濃
阿棟口中的美濃熟悉卻又陌生,因為我在美濃生活的時間不長,中間曾來來去去,
討論的空檔,老綁娘介紹彼此,認識另位長年在外生活的美濃80青年
分享著出門在外,隨年紀增長,想起最熟悉的還是美濃這塊土地
有間書店,其創辦的目的是讓回鄉的青年有塊聚集地,增進彼此的交流
雖然沒能參與其建立,卻在冥冥中卻被宗旨牽引而來
-有間書店,未開放的吧檯,特調研究中-
-吧檯小方框擺的歌曲集-
-有間書店,週日一日店長-
-瀰濃。有塊田:青年回鄉,友善栽種-
-店鋪正門-
-桌上的玻璃瓶裝的是購書費與自由捐款-
-好玩的三段式觸控檯燈與打字機-
-比我還老的收音機-
-販售書籍-
-少量印刷的在地文化誌僅供店內閱讀-
我是個不會客家話的客家人,家中說的都是中文
以前在外生活不喜歡承認自己是客家人,也不喜歡別人說
會有刻板印象說"客家人都很勤儉持家"、"客家人很節儉"、"客家人吃苦耐勞"等
或是"你一點也不像客家人","你會講客家話嗎?","你是客家人怎麼不會說客家話?"
恩...其實這些問題給我的感覺不太好,客家人是奇珍異獸嗎?(突然覺得以前對原住民的同學很失禮)
久了不會想提自己來自哪,又是哪裡人,統稱高雄一切簡單許多
直到出社會,超時的工作,一層不變的生活,開始迷網"我是誰?"
尋求答案的過程,拾起求學時期的友誼,學習回家,最後回歸到成長的土地
那塊祖先開墾的瀰濃庄,孕育客家人茁壯的母親
漸漸的,喜歡上她
或許沒有老綁娘那樣的覺悟,全心投入
也無法像回鄉的年輕農夫,親手栽種友善作物
與大家分享美濃點滴,介紹在地醬菜,說著隔壁鄰居的八卦,這是屬於我的方式
瀰濃庄未隨著時間老去,回流的年輕生命讓她越來越年輕
有間書店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ookstorearound/
瀰濃。有塊田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atokirimaya/